過去,在大多數(shù)國人的認知中,合資車是更有威望和更高層次的象征,尤其是日系車,憑借其在市場上扎實耐用的口碑,甚至讓很多人忽略了它的缺點。對于起步較晚的自主品牌來說,雖然在用料、做工、配置上更勝一籌,但還是很難扭轉一些人心目中“質量差”的舊觀念。
銷售迎面而來。
但是情況正在改變。先看幾組數(shù)據(jù)。
2021年,自主品牌市場份額達到44.4%的10年新高;月度銷量榜上,前10大自主品牌汽車占據(jù)4席;SUV前10名中,自主品牌占據(jù)7席;MPV前10名中,自主品牌有6個;汽車銷量前10名中,自主車企占據(jù)半壁江山。
尤其是80后、90后甚至00后,這個喜歡穿李寧安踏、用小米手機的群體,對國產品牌有一種莫名的親近感,但前提是我們的產品足夠優(yōu)秀。汽車消費也是如此。在年輕人關注的設計、配置、做工方面,尤其是在新能源、智能化方面,中國品牌對消費者需求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快的響應速度,在今天的銷量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
質量化敗為勝。
那消費者同樣看重的,合資車一直引以為豪的品質呢?
近日,由易車主辦的《易車橫評》欄目對豐田卡羅拉雙擎和比亞迪秦Plus DM-I進行了10萬公里耐久測試,最終結果是:
行駛10萬公里,卡羅拉故障次數(shù)為1,秦為-0。
長期以來,豐田一直以“破不了的豐田”的綽號漫游江湖,幾乎是大家心目中“皮實難造”的代名詞。但是,歷史可能會被改寫,因為現(xiàn)實擺在眼前:比亞迪秦加DM-i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故障或問題。
如果我們繼續(xù)深入挖掘,我們還會發(fā)現(xiàn)以下幾點:
1.比亞迪秦加DM-i的車載傳感器、接收器、中央處理器等智能配置都比卡羅拉多。當然,還有更大容量的電池和更復雜的電動馬達控制系統(tǒng)。眾所周知,對于汽車來說,電子電氣設備比機械零件更容易出故障。
第二,秦PLUS DM-i的電池容量高達18KWh,而卡羅拉雙擎只有1.6KWh,要知道在鋰離子電池成本高企的當下,兩者的終端價格處于同一水平。同樣可以上綠的卡羅拉雙擎E+車型,20萬起,比秦加DM-I貴幾萬,這是什么意思?
3.眾所周知豐田的混動系統(tǒng)已經有25年的歷史了。比亞迪2008年推出第一代DM系統(tǒng),比豐田的混動系統(tǒng)晚了11年,造車歷史甚至晚了幾十年。但有了全新的DM-i系統(tǒng),比亞迪在耐用性、可靠性和經濟性方面都達到了老款王者豐田的水平。這是什么意思?
縱向一體化優(yōu)勢凸顯。
答案肯定不止一個,但最重要的是比亞迪一直以來堅定的“垂直整合”戰(zhàn)略。
比亞迪是做電池起家的,所以無論是純電動汽車用的能源電池,還是混合動力汽車用的動力電池,這家公司都能提供完全守住成本,把控清楚質量的電池產品。
同時,比亞迪也是全球最大的手機、手機零部件和各種電子電氣零部件制造商之一,擁有包括設計、RD、生產和制造在內的完整IT產品鏈。這也解釋了秦加DM-i上遍布那么多電子電氣部件,可以十萬公里無故障。
不僅省,還更快。
為了省油,混合動力最大的抱怨就是秦加DM-i全程不充電實測油耗4.21L/100km。而且比亞迪DM-i還兼顧了性能。在比卡羅拉雙擎多重200kg的前提下,秦加DM-i的百公里加速比卡羅拉雙擎快4秒(秦7.3秒/卡羅拉11.3秒)。
而且秦PLUS DM-i的車身尺寸更大,內部更安靜,加速更平順。不僅徹底碾壓了豐田卡羅拉雙擎,還以“快捷、經濟、靜音、平順綠色”的綜合優(yōu)勢,對軒逸、朗逸、英朗等合資燃油車形成“降維打擊”。這種情況在元、宋、唐、漢也在發(fā)生。
獨立崛起,合資衰落
曾幾何時,中國品牌要趕超合資車企,學習他們的發(fā)動機變速箱技術;然而,就在眾多合資車企還在享受傳統(tǒng)優(yōu)勢紅利、下定決心的時候,中國車企如長安、比亞迪、吉利、長城等。選擇堅定地向電氣化和智能化過渡。
汽車工業(yè)的技術變革百年一遇,但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記住這個偉大的時代,因為自主品牌正在崛起,合資車一統(tǒng)天下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
點擊展開全文。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yè)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