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G山灰是為數(shù)不多的以車型命名的顏色,恕我才疏學淺如果讓我說出第二個可能只有法拉利紅了;
當然法拉利紅不是所有車型都可以輕松駕馭的,就像再一次創(chuàng)造奇跡的《羅剎海市》,作為二十年刀迷原本以為刀哥的聲線應該是喀什科爾的胡楊那般揮斥方遒,沒想到也能有《羅剎海市》那般魔力有磁性。
所以同樣對AMG山灰癡迷多年的我,在換車后第一時間改的就是這個顏色,一種很濃厚的后工業(yè)時代風席卷而來,放到十年前或許只有真正咆哮的AMG車系才能凌駕這種顏色。
或許特斯拉是改色最多的車型,甚至沒有之一,當然這其中的原因懂的自然都懂,畢竟當時去貼改色膜的時候,店里同時施工著2臺Y一臺3,不過有一說一,3的選擇配色會更多。
有別于普通的電光金屬灰系列,amg山灰在陽光下更加有穿透力,層次的美感更為凸顯;另外有amg這款經(jīng)典燃油性能車的加持讓它的識別度更高,選擇特斯拉不代表我就不喜歡油車,只是在新能源爆發(fā)的大時代背景下,無奈的選擇,因為通勤每天50km,原本的油車一個月加油基本在2k左右,加上逢年過節(jié)回家,一年油費小3W。對于我這種公里數(shù)高通勤率的人來說電車的確很香,我老婆因為每天通勤不到10km,加上為了方便停車高爾夫就很適合,周末在家我也經(jīng)常會開著高爾夫買菜。
關于車身顏色變更問題,簡單講一下,跟車管所提前預約好時間,帶上登記證書也就是大綠本,拍照、拿證其實很簡單,所以改色的朋友記得備案一下哦。
關于3W全TPE腳墊的故事:
如果說車身改色只是我個人的興趣愛好,那么這套全TPE腳墊絕對是全家一致投票的結果。
起初只是網(wǎng)上隨便定的一套號稱原廠腳墊,覺得原廠腳墊應該不錯,用過之后才知道這根本不是原廠,原廠只做毯面,就是隨車贈送的那種薄薄的一層,因為國標對主機廠有要求。
但是這種所謂的原廠腳墊也不是絕對的一無是處,相比我以前用過的大包圍和絲圈還有同事的360軟包腳墊來說,至少它能兜得住,而且包圍不高不至于很臃腫。缺點嘛很明顯,太硬,直男般的剛硬,貼合度做到百分之七十左右,但是我后來買的3W全TPE腳墊可以做到百分之九十五的貼合度,相比那種百分百貼合的都是假話,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百分百,有百分之九十五我已經(jīng)很滿意了。
那么,為什么這種硬材質(zhì)的同樣也是TPE的腳墊和3W有這么大的區(qū)別呢?能夠相差百分之二十五的貼合度,另外它們兩者之間還有什么區(qū)別?我以一個真實用戶的視角來分析:
1、生產(chǎn)工藝不同早就貼合度不一;
我車上原先的是吸塑工藝,而3W的則是注塑工藝;
因為吸塑的溫度要求很高,否則很難成型,這會導致膠體變硬,加上原料比例不當添加劑不當以及混合時間不當都會導致過硬;
而注塑腳墊則不同,本身就比較Q彈的TPE材料已經(jīng)很接近橡膠,在熱熔又冷卻后能夠保持原先的物理特性,而且注塑模具相比吸塑模具精準度更高,特殊地方都能做到微妙處理,所以貼合度更高也是正常的。
- 注塑腳墊可以做到需要加厚的地方加厚,需要薄的地方則可以薄,而吸塑是一整張材料通過真空成型的,所有位置都一致厚度,所以使用起來會更笨重。
- 注塑腳墊底部有防滑釘,吸塑的則沒有,這個缺陷很重要,因為總感覺在開車的時候腳墊在移動,換了之后就沒有這種感覺了。
生活處處不驚喜,沒想到換一套腳墊都能長這么多見識,下面欣賞一下裝車后的效果吧:
都2023年了,奉勸大家別再用那種臃腫又浮夸的大包圍或者360軟包了,車子只是一個工具,真的側面絨面蹭到一點影響不了車輛殘值,事實證明側面這絨面蹭到的概率很低,而且真的蹭到了,擦拭的難度也很低;
哦,還有,側面這個裝飾板千萬別加裝,哪天掉下來就離油門到底不遠了。
腳踏處空間原本就不大,真的沒有必要用設計復雜的腳墊,側面更別放什么手機,安全第一,這兩年特斯拉算消停很多了。
裝了毯面有一種秋天深了,家里的床墊由席子換成毯子的感覺,很溫馨。
前面提到全家人一致同意換腳墊,還有一個原因沒說,就是原先腳墊在夏天的時候異味很重,有寶寶的家長誰不在意這一點呢?
鄭重聲明:此文內(nèi)容為本網(wǎng)站轉(zhuǎn)載企業(yè)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