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奔馳因為宣布推出電動化計劃,而遭到了萬千中國網(wǎng)友的群嘲,曾經(jīng)有多意氣風發(fā)如今就有多尷尬。其實,這也不能怪奔馳“朝令夕改”,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失利讓它不得不重新審視這一計劃的可行性。
對比奔馳新能源產(chǎn)品的窘境,寶馬在新能源市場的表現(xiàn)還算可以,旗下中型純電轎車i3單月銷量有5000臺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出行局在某汽車報價網(wǎng)站查詢到,寶馬i3目前的終端降幅還挺大,多個地區(qū)普遍優(yōu)惠15萬以上,相當于打了65折。那么,寶馬i3值得抄底嗎?
先說結論,如果不是寶馬鐵粉的話,基本不用考慮這款車。這倒不是我們故意打擊它,而是它所具備的產(chǎn)品力并不符合這一價位車型應有的標準,或者說同價位的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比它更出眾。
比如,寶馬i3的前大燈自適應遠近光功能并不是標配,eDrive 35 L、eDrive 40L曜夜車型都需要花錢選裝,且選裝價格不便宜。要知道,如今很多十來萬的中國品牌車型都標配這一功能,甚至還額外附贈自動頭燈等。
再比如寶馬i3的車機,雖然新款的車機流暢度和功能比之前好不少,主流的聲控、OTA和車聯(lián)網(wǎng)功能也都沒有落下。但是,車機系統(tǒng)的拓展性和開放性一般,與且不說比肩鴻蒙OS車機,就連很多新勢力它都比不過。
不單單是車機,寶馬i3目前還有一大不足就是智駕,因為優(yōu)惠較大的緣故,裸車并不帶任何駕駛輔助功能,即便是頂配車型想要L2級輔助駕駛功能,也需要花錢選裝;而反觀國內(nèi)大多數(shù)新能源品牌在這一價位推送的車型,L2級輔助駕駛和高速領航輔助已是基本配置。
看到這,可能有小伙伴會說,買寶馬i3的消費者,不會計較這些。那如果是空間和續(xù)航呢?寶馬i3宣傳是“油電通用平臺”,但實際上就是一個油改電,后排中央地板中央明顯凸起,滿載時會影響中間乘客的乘坐體驗。
續(xù)航方面,寶馬i3 eDrive 35L車型用的是寧德時代的70kWh電池,CLTC純電續(xù)航里程526km,百公里電耗14.3kWh;eDrive 40L車型用的是79.05kWh電池,CLTC純電續(xù)航里程592km,百公里電耗14.1kWh。補能上,寶馬i3雖然支持快充,但它將電量從10
%充到80%,需要31分鐘。要知道,如今很多800V平臺的車型都能做到10分鐘幾百公里的補能。
話雖如此,寶馬i3也有屬于它的閃光點,比如它的底盤,連桿支柱式獨立前懸架+多連桿式獨立后懸架組合,整體調(diào)校得比較高級,再配上標配的空氣懸掛,能夠應對不同的路面變化,帶來舒適駕駛質感的同時兼顧操控性。
總的來說,寶馬i3這款車雖然智能表現(xiàn)、續(xù)航里程都不怎么出眾,空間上也小有瑕疵,但是不管怎么說,它是一輛寶馬,總會有消費者為它這個價格買單。但正如我們前面所提到的那樣,如果你不是鑒定的Bimmer 那不妨看看其他新能源品牌的車型。
鄭重聲明:此文內(nèi)容為本網(wǎng)站轉載企業(yè)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