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著百度和吉利兩只金湯匙出生的極越,卻賣不好車?
當下談起跨界造車,關注度最高的莫過于小米了。但在小米之前,還有一個品牌同樣也是跨界造車,那就是極越。
但與小米的“白手起家”不同,極越出生就贏在了起跑線上。背靠著百度和吉利兩座靠山,極越定位為吉利控股旗下高端智能汽車機器人品牌,旗下首款車型命名為極越01。
憑借著獨特的設計理念以及高科技的智能化配置,極越01在上市24小時內(nèi)一舉拿下了超15000輛的訂單成績。但好景不長,上市這半年來,極越01的銷量共計不到2000輛,可謂是非常慘淡。
而近日,有消息傳出極越汽車正在對內(nèi)部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營銷端UD-用戶發(fā)展部門負責人楊振以及多名總監(jiān)等執(zhí)行層已經(jīng)離職。
同樣是跨界造車,為何小米就給我們樹立了一個正確的榜樣,而極越卻成了反例呢?
極越并不叫極越
其實一開始的極越汽車,并不叫極越,它的前身是集度汽車。
21年的時候,百度和吉利達成合作造車的意向,雙方將基于吉利最新研發(fā)的全球領先純電動架構——浩瀚SEA智能進化體驗架構,在智能汽車制造相關領域展開緊密合作,共同打造智能汽車。
2022年,集度汽車旗下的集度ROBO-01亮相廣州車展,其中集度ROBO-01 探月限定版售價為39.98萬元,新車定位為中大型SUV。
到了2023年,集度汽車因生產(chǎn)資質(zhì)問題缺席了上海車展,而后集度汽車也擱置了。同年8月份,集度汽車更名為極越汽車,并推出了極越01。
盡管集度重新“喬裝打扮”了一番,成功踏上了造車之路,但更名風波確實也導致了集度汽車的宣傳熱度斷檔。品牌熱度的迅速消散,加上市場影響力嚴重不足,極越汽車剛出生,就給自己留了個難題。
迷之定價?
盡管入局造車的過程稍有波折,但總算是上了牌桌。作為“全球首款AI汽車機器人”,極越旗下首款車型極越01也正式上市,起售價格為24.99萬元。
作為當時為數(shù)不多搭載8295芯片、雙Orin-X智駕芯片的車型,同時還基于吉利的浩瀚架構打造,極越01的定價看起來是不是還算合理?但24.99萬的價格,你只能買到一輛沒有800V,也沒有智駕,磷酸鐵鋰電池,550km續(xù)航的車。這在大多數(shù)消費者眼中,就是一筆不劃算的買賣。
再加上在當時的中國市場,四處都充斥著價格戰(zhàn)的硝煙,車企們犧牲利潤來保持銷量的操作也非常常見,而消費者們對價格也是敏感至極。因此極越01的價格,并沒有給市場一個驚喜。
市場的反饋,迫使極越迅速作出了調(diào)整。新車上市一個月后,極越官方對車型價格進行了下調(diào):極越 01 全系車型價格直降 3 萬元,長續(xù)航三元鋰電池選裝包同步下調(diào) 1 萬元。
但面對折扣,消費者反而更加謹慎。銷量數(shù)據(jù)顯示,24年1月份,極越01銷量為218輛,相比起上市首月的421輛下滑了近一半。
由此可見,全系降價的策略并沒有給極越01的銷量帶來可觀的轉變,反而更加劇了銷量的低迷。而極越的造車之路,也似乎越走越迷茫了。
沒有小米會營銷?
今年3月份,極越舉辦了AI DAY 2024技術大會,在反思銷量低迷原因時,極越汽車CEO夏一平表示:“作為一個新的品牌、新的品類產(chǎn)品,當一個用戶進入極越門店,思考的第一個問題不是我要買車,而是這是什么品牌的時候,這就需要我們解決問題了?!?/p>
與同樣是跨界造車的小米相比,極越在營銷方面確實遜色不少。比如在產(chǎn)品力的把握上,同樣都是對標特斯拉,極越就顯得有些幼稚了。
在小米SU7發(fā)布會上,當對標到特斯拉的時候,雷軍的提到最多的就是我們把這個功能做到了最好,或者就是這個功能是我們獨有的。
而極越這邊卻顯得有些畏手畏腳,同樣搭載純視覺方案,極越并沒有突出自身的優(yōu)勢,在宣傳上面也是中規(guī)中矩,少了些一針見血。
而對于消費者來說,向來都是只認第一,不認第二,他們又有什么理由會選擇你一個毫無優(yōu)勢的新興品牌呢?
此外在產(chǎn)品更新的節(jié)奏上,極越也有些不太合理。
在極越01上市的5個月內(nèi),就進行了5次OTA升級,相當于一個月升級一次。對此,極越官方的說法是,讓消費者做到月月都能開新車。
但殊不知,這種行為在消費者眼中其實并不是什么好事。汽車頻繁更新,會讓市場覺得你的車需要不斷地修補漏洞,從而降低用戶以及市場的信任度。
就算你是首發(fā)搭載了8295芯片的車型,就算你有文心一言大模型上車,但營銷上的失敗,注定給極越的造車之路雪上加霜。
寫在最后
夏一平提到,目前極越汽車內(nèi)部銷量正在好轉,但就目前市場的形勢以及極越自身的銷量反饋來說,極越01想要打贏這場翻身仗,幾率不大。
接下來極越也只能押寶在新車型極越07身上了
在這個極度內(nèi)卷的市場,極越需要找準自身定位,發(fā)揮自己最大的優(yōu)勢,更重要的是搞好營銷。接下來的挑戰(zhàn),只會更加嚴峻。
鄭重聲明:此文內(nèi)容為本網(wǎng)站轉載企業(yè)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