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在華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比亞迪已成為其難以忽略的競爭對手。
近期,比亞迪加速開拓全球市場,這或許意味著,不只在中國,比亞迪將在全球市場上全面挑戰(zhàn)特斯拉的霸主地位。
7月,比亞迪銷量表現(xiàn)超預期,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16.2萬輛,同比增長224.1%,環(huán)比增長21.3%,表現(xiàn)好于預期。其中,純電動、插電混動均約為 8.1萬臺,同比均增長 224%。相比之下,7月份特斯拉中國銷量同比下降14%,僅略高于2.8萬輛。特斯拉經歷了坎坷的一年,除了今年春季受到抗疫封控措施拖累,7月其上海工廠生產線改造升級也導致產能下滑。
一個是全球最知名的電動汽車品牌,一個是迅速崛起的傳統(tǒng)自主品牌,特斯拉和比亞迪這兩個新能源領域的頭部玩家,難免被拿來比較。盡管當下兩家車企在市值上存在較大距離,但在一輪又一輪的資本波動中,伴隨著兩者不同的全球擴張步伐和市值起伏,我們不禁猜想,比亞迪有可能趕超特斯拉,成為另一個超級汽車制造商嗎?
01
以超強產品力深入全球市場
比亞迪7月產銷快報顯示,今年1-7月,比亞迪乘用車銷量超80萬輛,其中約有40.4萬輛電動車,趕超特斯拉中國32.3萬輛的銷量,以及上半年約56.5萬輛的銷量。自今年3月起停產傳統(tǒng)燃油汽車的比亞迪,正在以不可忽視的速度,成為特斯拉的一個強大競爭對手。
有趣的是,特斯拉與比亞迪今年都在沖擊150萬輛的銷量目標。借助上海、柏林以及德州三座超級工廠,特斯拉2022年整體交付目標為150萬輛,而比亞迪在今年年初同樣為自己設定了15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
從比亞迪的規(guī)劃以及新能源汽車消費趨勢來看,比亞迪的勢頭不會止步。事實上,在上半年全球EV銷量榜上,比亞迪以3.5倍的同比增長率刷新自己的存在感,反倒是排在首位的特斯拉增長乏力,同比增長率僅為1.5倍。
2021年12月,比亞迪在挪威交付第1000臺唐EV,這標志著比亞迪在海外乘用車市場邁出了重要一步。根據海關總署的數(shù)據顯示,比亞迪2021年共出口各類車型共計15180輛,同比增長230.94%。
今年2月,比亞迪又與澳大利亞環(huán)保車公司Nexport簽署分銷合約,旗下e平臺3.0首款A級潮跑SUV——元PLUS(澳大利亞市場命名為ATTO 3)在中國和澳大利亞兩地同步上市并正式開啟澳洲預售。Atto 3入門款車型的裸車起售價為44381澳元,相較目前澳大利亞市場銷售最高的電動車——特斯拉Model 3的起售價63,900美元,要便宜了近三分之一。足夠抗衡model Y的超高性能與性價比,令這款車一經預售就累計上萬輛訂單。比亞迪的到來,讓澳大利亞本來由特斯拉主導的電動車行業(yè)有了更多波瀾。
7月,比亞迪乘勝追擊,宣布將在日本市場與優(yōu)秀的經銷商和合作伙伴共同開發(fā)日本汽車市場。8月,比亞迪乘用車又攜手R?VER Automotive在曼谷召開品牌發(fā)布會,正式進入泰國乘用車市場。
比亞迪表示,近年來,泰國電動汽車市場迎來爆發(fā)性增長。目前,全球有近30家汽車制造商進入泰國市場,相關從業(yè)人員達10萬人。按照泰國政府計劃,到2030年,泰國電動汽車產量預計將占到汽車總產量的30%。泰國或將成為東南亞重要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心,這為比亞迪進入泰國市場提供了發(fā)展的契機。
東南亞市場多年來一直是日系車的后花園,此番比亞迪進攻日本、泰國兩大市場搶占其電動市場,不僅從正面與日系車進行較量,而且作為迅速崛起的自主品牌向外拓展,對中國汽車產業(yè)的象征意義非同凡響。
日系品牌對電動化浪潮的遲滯反應,而特斯拉在日本本土市場表現(xiàn)一般,2021年僅賣出5200輛,其在東南亞市場的深入程度也不高,諸多因素為比亞迪占領更多電動汽車市場份額提供了機會。比亞迪或許可以借助價格優(yōu)勢,拿下特斯拉尚未占領的市場。
除此之外,比亞迪還宣布牽手歐洲經銷商集團 Hedin Mobility進入到德國、瑞典乘用車市場。比亞迪堅持傳統(tǒng)的經銷商模式,相比直營高昂的建店成本與周期,這將幫助它更快追趕上特斯拉。回顧當年比亞迪電動大巴登陸全球五大洲的速度,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占領市場的速度,必然不會太慢。
過去數(shù)年,比亞迪電動大巴的出口為其全球擴張奠定了品牌基礎。比亞度不缺全球品牌知名度,它相比那些新型的造車新勢力,更容易取得消費者認可。參考比亞迪在澳洲市場的火爆,可以預見,比亞迪在全球市場的鋪設范圍越大,它在電動汽車銷量上超越特斯拉的速度就會越快。
02
與特斯拉不同的制造/供應鏈布局體系
對于一個成功的汽車制造商來說,影響全球市場布局和市場占有率的最關鍵因素,是產能,這也是目前困擾著比亞迪與特斯拉進一步提高銷量的原因。
在造車這條路上,降本增產是特斯拉努力的核心方向,其CEO馬斯克曾多次強調,需求不是問題,關鍵是產能亟待提升。一套迥異于傳統(tǒng)造車的制造體系以及超級工廠的搭建,讓特斯拉的產量升級坐上了快車道。
特斯拉采取以一體壓鑄、零部件功能集成、產線迭代等方式減少配件組裝流程,從而提升單車制造效率。從2018年特斯拉全系車型交付量不到25萬輛,到如今一個季度的產量都超過25萬輛,特斯拉展現(xiàn)出驚人的產能爬坡速度。這家影響著電動汽車制造方向的公司,盡管產能受到疫情和供應鏈的沖擊,仍堅持50%的交付量年均增長速度,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其位于上海的超級工廠擴產充能,沖擊110萬輛的充能規(guī)模,特斯拉得州與柏林超級工廠在今年相繼投產分擔訂單量。
減少零部件另一方面也為特斯拉控制制造成本奠定了基礎。其整車毛利率超過30%,比采取精益生產方式且全球銷量最高的豐田(19.6%)還要高出一截,橫掃幾乎所有汽車制造商。相比之下,比亞迪2021年的整車毛利率僅為13.02%,甚至比2020年同期的19.38%下降6.36個百分點,凈利率低至1.84%。
不過,比亞迪在制造方面仍然具備特斯拉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這賦予比亞迪更大的增長潛能。上海疫情、封控、供應鏈緊張等因素令特斯拉今年上半年產量銳減,其第二季度的汽車毛利率也因通脹、電池及零部件供應競爭、美元升值等因素受到打擊,從上一季度的32.9%下滑至27.9%。在特斯拉交付量低迷之際,比亞迪幾次超越特斯拉占領榜首位置,究其原因,除了比亞迪的汽車和零部件工廠分布在華南、華中這些受疫情影響較小的地方以外,還有比亞迪在全產業(yè)鏈的把控能力作為保障。
當比亞迪的競爭對手在為芯片、零部件短缺和供應鏈受阻等問題焦慮時,比亞迪自產電池和芯片的商業(yè)模式,確保其產能以及成本相對穩(wěn)定。這其實也是特斯拉努力的方向,特斯拉與供應商一起合作來提升產能,但馬斯克也表示:“最好的加速某些東西的方式,就是自己去做。如果供應商解決不了,我們自己解決?!?/p>
比亞迪是最早采取垂直整合模式并應用電動汽車技術的車企。相比特斯拉,比亞迪布局半導體和電池領域多年,這家公司1995年就以生產充電電池起家,2003年成立半導體部門,如今,以刀片電池為代表的電池研發(fā)技術日益成熟,比亞迪半導體作為子公司距離獨立上市也僅一步之遙,這反映了比亞迪對零部件體系乃至整個產業(yè)鏈體系深厚的掌控能力。
比亞迪一位發(fā)言人表示,比亞迪堅持全產業(yè)鏈戰(zhàn)略布局,從動力電池原材料的礦產資源布局,到光伏、電池、儲能再到新能源汽車,全產業(yè)鏈布局拉開了比亞迪與其他造車廠的差距,也形成了比亞迪的獨特優(yōu)勢。
馬斯克在本周三表示,正在努力以快速縮短特斯拉汽車的交付時間。比亞迪則在多個城市布局廠房并提升廠房產能,有投研機構統(tǒng)計,到2022年年底,比亞迪實際可利用產能合計可達 191萬輛,超出150萬輛銷量目標。無論兩者完成銷量目標,我們都可以看到,至少在產量方面,比亞迪有同特斯拉正面抗衡的可能。
03
比亞迪是否具備與特斯拉一較高下的資本潛力?
新能源汽車市場廣闊且充滿潛力,不是一個特斯拉能夠吃下。隨著越來越多造車新勢力的出現(xiàn),資本也在猜測,誰會成為下一個特斯拉。在美國,電動汽車初創(chuàng)品牌Rivian 和 Lucid 被部分看好,但兩者從產量、技術等各個方面距離特斯拉都存在較大差距。全球新能源汽車品牌中,除了比亞迪,似乎再難找尋到一家足夠有實力同特斯拉展開競爭的整車廠。
比亞迪漢EV為比亞迪開啟了一條從產品升級通往品牌升級的路徑,精準營銷、優(yōu)質服務等措施也為品牌力加成,長期來看,比亞迪品牌的崛起有利于產品溢價的形成。技術上,比亞迪在刀片電池、DMI混動技術取得市場廣泛認可的基礎上仍在堅持技術創(chuàng)新,不斷的技術創(chuàng)新可使公司產品持續(xù)領先,不斷降低現(xiàn)有產品成本,實現(xiàn)盈利的持續(xù)向上。
成熟的技術造就好產品,全球市場上優(yōu)質電動車始終供不應求,此時正是比亞迪擴大出口的絕佳時機。銷量暴漲的銷量將擴大比亞迪規(guī)模效應,隨著總量以及收入的擴張,單車折舊攤銷、費用率有望持續(xù)下行,進而實現(xiàn)較高的盈利彈性。
那么,在雄厚的實力基礎上,比亞迪的市值有與特斯拉比肩的可能嗎?
比亞迪有持股人巴菲特坐鎮(zhèn),只差一個同那些科技公司們同樣具備吸引力的資本故事。但資本市場上從不缺資本騙局,缺的是比亞迪這樣務實并已取得廣泛市場認可的品牌。
特斯拉與比亞迪是新能源領域的兩種代表,一個是新興的科技型公司,一個是從傳統(tǒng)造車工業(yè)中蛻變而出的品牌。資本市場認為科技描繪的故事更具商業(yè)潛力,賦予特斯拉近萬億的市值,這無疑是一種夸大。比亞迪則是用實干精神為自己筑起護城河,其全球擴張之路,必然將進一步提升其銷量乃至市值。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yè)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