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有了足夠的充電口,誰還會天天拎著十幾斤的蓄電池上下樓!”5月13日下午3時多,在黃浦區(qū)思南居民區(qū),記者在一條弄堂內看到,一處藍線內停放著一輛電動自行車,一位居民正在通過安裝在室外墻壁上的充電口,為自己的電動自行車充電?!笆謾C掃碼后,插上插口就行。電充滿后,系統(tǒng)會自動斷電?!边@位居民告訴記者,小區(qū)最近增加了很多充電口,自己家出門就有,每次來了就能充上,安全又方便。
思南居民區(qū)是上海市中心典型的里弄小區(qū),房屋以磚木結構為主,人口密度高,弄堂狹窄。小區(qū)1188戶家庭有電動自行車478輛,平均2.5戶人家有一臺。因硬件條件薄弱,在微更新前,小區(qū)充電口僅有80多個,充電口與電動自行車的比例達1比5。電動自行車密度高、充電口數量嚴重不足,使得小區(qū)內“飛線充電”、拎著蓄電池上樓充電的現(xiàn)象屢禁不止。
修改后的《上海市非機動車安全管理條例》將從6月1日起實施,條例對電動自行車和蓄電池進行停放、放置和充電的區(qū)域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最近,在市電力公司、黃浦區(qū)相關部門與企業(yè)的支持下,瑞金二路街道“螺螄殼里做道場”,盤活可用公共空間,“一條弄堂一方案”,因地制宜地為居民增設了家門口的充電口。目前,思南居民區(qū)內充電口與電動自行車的配比達到1比1.7,相當充足。
記者近日走進思南居民區(qū),看看這個“嚴重先天不足”的老小區(qū),如何破解電動自行車充電難題。
設在弄堂里的充電口
走進思南居民區(qū),會感覺這里的空間非常局促,建筑形態(tài)雜亂。思南居民區(qū)由三個建造于不同于年代的小區(qū)構成,房屋之間犬牙交錯,里弄寬窄不一,個別窄的里弄只能穿行一人。內部道路七拐八拐,如果沒有人帶路,第一次走進來的人會“迷路”。
公共空間缺乏且狹小,是思南居民區(qū)安裝電動自行車充電口最大的難題。
下午3時,記者從復興中路553弄走進小區(qū)的一個大門,在門口的一側,看到了一處集中充電棚,空間不大,約可滿足10來輛電動自行車的停放與充電,墻壁上安裝了軌式充電口,配有消防噴淋與視頻布控。
這樣的“袖珍型”集中充電棚,小區(qū)目前三處,能提供40個充電口。思南居民區(qū)黨總支書記張傳珍告訴記者,居委通過實地走訪,將小區(qū)原來的閑散公共空間挖掘出來,在征詢周邊居民意見后,在相關企業(yè)與部門的支持下,為居民增設了幾處公共充電棚?!耙娍p插針增設。有的公共充電棚,只能停放五六輛車,但這些空間,我們都盡量利用起來。”
不過,相對“龐大”的電動自行車數量,僅靠幾個公共充電棚,是遠遠無法滿足居民充電需求的。思南居民區(qū)進行了探索——打造居民家門口的“一座兩插”充電裝置。
“一個‘一座兩插’裝置,可以同時為兩臺電動自行車充電?!睆垈髡湔f,這套系統(tǒng)由市電力部門為思南居民區(qū)量身定做,在安全性上得到了保證。
記者采訪時,碰到了一位居民在用“一座兩插”裝置為電動自行車充電。他告訴記者,自己也不想“飛線充電”,存在很大安全隱患。但過去沒地方充電,沒有辦法?,F(xiàn)在樓下就有充電口,很充足,“大家現(xiàn)在都在室外給電動自行車充電了”。
充電口布設有講究
記者在居民區(qū)內走了一圈發(fā)現(xiàn),并不是每個弄堂內都安裝了“一座兩插”裝置。有的弄堂看上去似乎挺寬敞的,卻并沒有安裝這套裝置。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體現(xiàn)了思南居民區(qū)在充電口更新中的精細化。
思南居民區(qū)居委干部陳健告訴記者,上海的里弄小區(qū)有個特點:因為居住空間逼仄,居民對于家門口公共空間非常在意。如果“一刀切”地在有條件安裝的弄堂內,全都裝上“一座兩插”裝置,那些沒有電動自行車的居民會對公共空間如此使用有意見,還有一些居民會擔心,不住在這條弄堂的居民將長期推電瓶車來充電。由此,就可能引發(fā)很多鄰里矛盾。
因此,在設置“一座兩插”裝置點位時,思南居委的居委干部充分聽取居民的意見,做到了“一弄堂一方案”“一輛車一方案”。
“我們對于每一輛電動自行車屬于哪戶居民,做了詳細調查,根據使用電動自行車居民的分布,對‘一座兩插’裝置進行布點?!睆垈髡湔f,比如,有的弄堂里只有兩戶人家使用電動自行車,那設置一套“一座兩插”裝置,就能滿足這條弄堂居民充電的需求了。即便這條弄堂還有空間可以設置,我們也會尊重居民的想法,不再設置。
如此一來,既實現(xiàn)了讓居民基本能在家門口找到充電口,也尊重了小區(qū)原有的鄰里生態(tài),這確保了充電口更新有序推進。
電動自行車充電口的數量充足了,但如何讓這些充電口能夠高效運轉起來?街道與居委聯(lián)合物業(yè)正在推進后續(xù)的管理方案。
在復興中路553號大門口,記者看到了一塊電子屏,上面實時顯示著小區(qū)充電口的排布與使用狀態(tài):綠色的,是待使用的;橘紅色的,是正在使用中的。上面還顯示了哪些充電口已完成充電,但電瓶車沒有推走。
“這些信息同時顯示在物業(yè)保安亭的大屏幕上,作為我們對電動自行車管理的依據?!毙^(qū)物業(yè)經理孫亞軍說,如果在電動自行車充電高峰時,有居民找不到閑置的充電口,我們可以通過這個電子屏幫助居民就近尋找可用充電口,同時勸導一些已充滿電但長久占據充電口的居民,及時讓出充電口。
小區(qū)內還有不少自行車需要停放。為了杜絕自行車“霸占”電動自行車車位的情況,街道為有充電口的電動自行車停放位在地面上畫上了藍色直線,其他停放位畫上了黃色直線?!霸偌由闲麄饕龑?,目前基本不會發(fā)生自行車停放電動自行車車位的情況。”
滿足不同人群充電需求
除了搭建充電口的硬件設施,街道通過各種渠道與方式,滿足不同人群為電動自行車充電的需求。
昨天下午3時,在復興中路553弄,思南居民區(qū)的一個大門口,順豐快遞員小王從一個紅色的柜子中拿出了一個蓄電池,正準備放進自己的電動自行車內?!斑@是一臺‘換電柜’,我最近經常使用?!毙⊥跽f,自己經常給思南居民區(qū)送快遞。公司原來有臺放在室內的充電柜,現(xiàn)在不準許在室內給蓄電池充電了,他和同事就都到思南居民區(qū)門口來“換電池”。
記者看到,思南居民區(qū)大門口有兩臺柜子,一臺綠色的是充電柜,可將自家的蓄電池放進去充電,等充好再過來?。灰慌_紅色的是換電柜,將沒有電的蓄電池放進一個格子后,可取走其他格子里已充好電的蓄電池?!拔覀兛爝f員用‘換電柜’,因為可直接取走滿電的蓄電池,用起來方便,還能包月、包季度收費,價格很實惠?!毙⊥跽f。
張傳珍告訴記者,小區(qū)在三個大門口的居民區(qū)“紅線“內,共設置了兩臺充電柜、一臺換電柜,主要服務于周邊小商戶、路面上的快遞小哥。因為使用比較靈活,一些居民也會拎著蓄電池來充電。
瑞金二路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對思南居民區(qū)基本完成了充電設備硬件設施的更新,接下來還有很多治理與服務工作將進一步推進。
如,物業(yè)加強巡查力度,居委做好宣傳引導,進一步杜絕飛線充電與拎著蓄電池回家充電的現(xiàn)象;根據居民電動自行車使用情況,及時調整充電口的布設。又如,在充電設備的更新中,街道與居委進一步梳理了小區(qū)公共空間,將結合“美麗家園”建設,對小區(qū)進行環(huán)境微更新,包括平整地面、墻面,對一些“灰色空間”進行美化,打造社區(qū)小景等,力求通過做好做優(yōu)電動自行車共享充電設施建設這件事,優(yōu)化社區(qū)綜合居住環(huán)境,提高居民生活的滿意度。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yè)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